高级搜索 返回首页  
读者-来稿选登
    - 读者-来稿选登
美文
    - 美文
    - 美文_其它
    - 美文_散文
    - 美文_诗歌
情感
    - 情感
    - 情感_爱情魔方
    - 情感_婚姻家庭
    - 情感_恋恋红尘
    - 情感_两代之间
    - 情感_思君无涯
人物
    - 人物
    - 人物_布衣百姓
    - 人物_名人名言
    - 人物_名人轶事
    - 人物_人物表情
    - 人物_人物春秋
    - 人物_人物聚焦
言论
    - 言论_道听途说
    - 言论_高端访谈
    - 言论_金玉良言
    - 言论_评头论足
    - 言论_一言堂
幽默
    - 幽默_爆笑网文
    - 幽默_都市男女
    - 幽默_哈哈镜
    - 幽默_妙人妙语
    - 幽默_青春校园
    - 幽默_世相百态
    - 幽默_童话宝典
哲理
    - 哲理_红茶坊
    - 哲理_人生絮语
    - 哲理_围城内外
    - 哲理_现代寓言
泛舟网人物人物_人物聚焦大型人物访谈——我从陇上走过(四)
大型人物访谈——我从陇上走过(四)
2022-05-11 23:43:42
by 佚名  
Rating: not rated yet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型人物访谈——我从陇上走过(四)

中国西部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甘肃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黄河之滨到敦煌莫高窟,从嘉峪关长城到伏羲褂台山,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甘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甘肃又是一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富饶与贫困交织出文明的断层。多少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开发甘肃发展甘肃默默耕耘着,并为之付出青春,汗水乃至毕生精力。甘肃也正一步一步从苍凉走向繁荣。在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下,注目甘肃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构筑与观众互相交流的平台,感悟甘肃情怀,形成强烈而广泛的共鸣是本栏目所追求的目标。
    读者网站与甘肃卫视联合推出这档栏目的电子版,也是基于这一共同的目的与构想。希望通过我们携手努力,为甘肃的繁荣和昌盛,为西部大开发做出新的贡献。
    
    刘惠亮:放射线照耀下的行医人生
    
    
    他用手术使许多人恢复健康
    自己却要忍受放射线的煎熬
    
    他一直紧跟医疗最新潮流
    前进路上却遭遇困难重重
    
    他已是国内著名医学专家
    内心却愈加诚惶诚恐
    
    心脏介入治疗专家刘惠亮
    讲述他精彩的人生故事
    难忘的行医生涯
    
    
    
    
     节目制片人·主持人 薛立丹
    
     表面看起来,刘惠亮与常人没有两样,但实际上每次检测,他身上残留的放射线剂量都是常人的上百倍,这意味着身体很容易受到损害。对于一般人,这个现实也许会不寒而栗,而对于这位心脏病治疗专家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
    
     薛立丹:很高兴您接受我的访谈,对于您作为一个心脏病医生来说,他其实在某些方面也是有一些危险的,外人可能看不到,就比如说像您来说,像你们从事的介入心脏疗法,他在检测的时候,其实你们辐射的量要比我们常人要高。
    刘惠亮:对。
    薛立丹:为什么检测数据会高呢?
    刘惠亮:介入治疗这种微创技术是现在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就我们心脏介入治疗的话,它的所有治疗的操作,都必须在X线的透视下完成。很多人知道,放射科医生,(持放限量大)。
    实际上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心脏介入移植是目前所有医生里头接触到放射量最大的专科,这就是我们每个月测试的时候,剂量的比都会超过正常人的好多倍。
    薛立丹:有没有办法避免呢?
    刘惠亮: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避免做不到。
    薛立丹:有没有心理压力呢?
    刘惠亮:手术当时没有。
    但是事后呢,多少还是有担心,因为他毕竟对身体有伤害。
    薛立丹:像您长期这么从事放射剂量这么大的工作,那你自己的健康和你自己的工作比起来,你觉得这种付出值不值得吗?
    刘惠亮:其实你提这个问题,我真没有太想过。
    但是我想总的来讲的话,一个人一辈子你活50岁,活60岁,活70岁,可能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差别。但更重要的是,你活这一天,生活的质量,或者你的一种这是更重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可能有一点伤害,但是对你得到的,刚才讲,每一个病人对你,特别像一些病重的病人,或者是一些复杂的病人。
    那么经过你的努力,经过你的付出,他得救了,这种情况下也就值了。
    
    
     刘惠亮从事的是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介入治疗。所谓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从动脉血管中进入,在X光透视的指引下,抵达心脏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医生要身着40多公斤的防护服,但头脸、四肢等部位却无法完全避免放射线照射。
    不惑之年的刘惠亮是国内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但事业的起步却并非顺利。1991年,他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兴冲冲地来到武警总医院准备大展所长,但没想到,这个新成立的医院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薛立丹:1991年,武警医院刚成立的时候,你非常想尝试介入治疗,但是当时医院没有这种设备,你当时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学的都没用上,怎么想的?
    刘惠亮:做介入治疗需要非常好的X光机,但是我刚到医院的时候医院并没有X光机,咱们正常要求,心脏是一个立体,而咱们X光机是一个平面的,它透视出来你看到是一个平面的东西,怎么能解决平面和立体的关系,就是需要我们X线的机头要转位,本来正面照你平面,从侧面照不是就是等于从另外一个面,看到你另外一个平面。
    那么在我们医生的脑子进行整合以后,相对变成一个立体的东西了,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侧面的,因为心脏就变成一个立体的东西了。但是这个机器是不能动的,不能动怎么办,我们当时就采用一个逆向思维,机器不能动,我们人能不能动一动呢?
    薛立丹:人怎么动啊?
    刘惠亮:所以我们就做一个垫子,垫一垫,比如说它需要右侧垫,我们把做一个右侧40度,做一个垫子把它垫在这,这样就相当于机头这样移动了,在床上躺着是这样,或者是这样把它垫起来。
    薛立丹:想了不少办法。
    刘惠亮:对,这样的话我们当时在国内就是,在普通的胃肠机上,我们就开展了这种介入治疗,当时在其他方面做的,在这样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医学发展,我经常讲,每个医生,你不能落下。
    这个大的东西一定要紧跟医学发展的潮流,时刻保留着(跟前沿靠近)。如果你当时等,等了你设备都到了,什么条件都成熟了,可能跟最先进的技术已经拉开了距离,你要再去赶可能已经很难了。
    
    
     有条件的时候努力干,没有条件的时候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干,这就是刘惠亮一直秉承的原则。为了在这个崭新的医学领域不落伍,刘惠亮绞尽脑汁克服难关,第一次手术就这样开始了。
    
    
     薛立丹:你当时还记得第一次从武警医院做这个手术,有什么感觉呢?设备也不太全,别人也不太熟,只有你自己,你是怎么样一种心情,把手术做完的呢?
    刘惠亮:我觉得心情现在回想起来很复杂的,一方面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终于经过自己努力,要在不太很成熟的条件下开展手术了,一方面又是很担心,不知道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很安全地完成这个手术。
    薛立丹:当时准备了多长时间?
    刘惠亮:我们前前后后可能准备了一两个月。
    薛立丹:就那一台手术。
    刘惠亮:就是因为什么呢,特别是早期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讲,你开办一个新的东西,成功是最最重要的。
    薛立丹:为什么这么讲呢?
    刘惠亮:因为成就来讲,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你针对的是每一个病人,或者是一个零部件,比如说一个椅子,我做坏了,我可以重做一个。病人你做坏了,不可能有重做的机会,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参加工作的每一个来讲,自信心非常好。
    一个人要工作,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只有成功,才能给你自信,只有自信才能激励你更加去做更多的工作,更好地做工作,你一做就失败了,不仅仅是对病人是伤害,对你自己,你对的团队也是打击非常大的。
    薛立丹:当时做完这个手术成功了吗?
    刘惠亮:成功了。
    
    
     万事开头难,初战告捷,刘惠亮领导的这个医疗科室士气大振。此后,尽管条件依然艰苦,但手术仍旧一再成功。 一直到 8 年后,武警总医院才有了介入治疗专用的 X 光机,当年,刘惠亮获得了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不过,这个成绩还远不是他所能满足的。 2003 年,刘惠亮得知国际上新兴起一种扰动脉介入技术,以往心脏介入手术是从大腿上的血管进入,而扰动脉介入技术则由手腕动脉血管进入心脏手术,对病人来讲,痛苦要小得多。
    
    
    
     刘惠亮:股动脉的方式就是,大家都是知道大腿根部的动脉,血管比较粗,那么做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它的不足就是手术之后,由于这个地方压迫止血的方式很麻烦,这样病人必须平躺,手术后必须平卧 24 小时。那平卧 24 小时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讲非常痛苦的。
    那么(做手伤)解决这个问题,手术以后病人可以直接就从我们手术室走回病房,他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手伤)一个就是血管比较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难度大。第二个刚才讲的,他离病人的心脏更近的,也就是说你跟发射 X 线的这个装置,我们叫球管这个东西越近了。
    薛立丹:对于一个病人来,桡动脉的介入,与辅动脉介入,病人的创伤更小一点,对医生的伤害更大一点。
    刘惠亮:你往前靠近一个厘米,不是增加了一倍,是增加了两倍,四倍这样的剂量关系,因为越往病人的心脏越靠近,医生所受到的放射线的照射可能就会翻倍。
    薛立丹:那既然伤害这么大,你为什么急于要学这门技术?
    刘惠亮:虽然每一个医生都会意识到这种伤害会大一点,但是呢,他考虑可能更多的是怎么能够减少别人的痛苦。因为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做医生的一个职责所赋予你的,你必须考虑这个。
    薛立丹:当时你做这个的时候,可借鉴的经验多吗?
    刘惠亮:不是很大,当时因为这个工作在国际上也刚刚开始做,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去探讨。
    薛立丹:当您谈到探索这个词的时候,现在说起来挺容易的,其实真正探索这个过程,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吧。刘惠亮:是,因为我记得很清楚,我们的医生护士,每一个人的手我都像号脉一样摸摸他的桡动脉的波动。特别是因为越是女同志她的波动越弱,所以我们经常都在那号,经常大量的你这种摸索。 因为我们知道桡动脉的粗细,一般女同志就是两个毫米这么粗,就是你针稍微往左右一偏,就扎不着了。
    薛立丹:非常细,而且难度非常大,你当时第一次做这个桡动脉手术的时候,你的心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虽然你已经经过无数次的摸、试,但是第一次做的时候,把握性大吗?
    刘惠亮:不大,也不是,第一次也是忐忑不安的,能不能做成也是不知道的,但是已经有这样一个前期的准备,自己还是想应该能够成功,实际作为结果也是这样,最后还是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例我们的桡动脉介入手术。
    薛立丹:应该成功啊,这种应该成功是需要怎么样一种心理上的准备呢?
    刘惠亮:就是这么多年培养出来对工作的一个自信心,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积淀,我有这么好的准备,我一定会成功的,我经常有这么一个思想,经常鼓励自己,我一定能成功的。
    薛立丹:经常这么自己对自己说。
    刘惠亮:对。
    
    
    
    
     这次新技术的成功,使武警总医院拥有了一张“王牌”,刘惠亮由于掌握了扰动脉介入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站在了医学领域的前沿。这时又一个医学难关引起了他的兴趣,为此, 1996 年他主动提出加入科技援藏的队伍。
    
    
    
     刘惠亮:通过以前有所了解,我们在救治过程中,有时候从西藏一些部队的战士有些疾病,由于当地的条件有限,救治不了,转到了北京,那么在跟他们交谈中,也经常能听到当地的情况怎么怎么艰苦,高原反应怎么怎么危险,很多的高原战士到了西藏以后,由于高原反应出现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的事例。一个向往这个地方,第二个我能不能去做点什么工作。所以因此当时就报名参加了第一批西藏,我们的武警部队科技援藏,当时我是带队,我们一共去了 6 位同志。
    薛立丹:进入西藏以后,大家都知道在西藏第一反应是什么,高原反应?
    刘惠亮:对,高原反应实际上每个人差别很大,就像我刚才说的,严重的可能重现急性的肺水肿,喘不上气来,紫肝这样的肺水肿,满肺都是水,有生命危险。另外就是急性的脑水肿,昏迷这样的情况。
    薛立丹:你上去以后,正好在这方面也能开展一些高原病的研究。
    刘惠亮:对,因为刚才提到,没上去之前就已经听到我们很多内地的战士到了西藏以后,不能够忍受高原这样的打击,产生了很多的损害。
    那么我们上去以后结合我们的部队的特点,因为我们好多部队都是战士一入伍,从内地没有经过什么适应他就直接进入到西藏,那么结合这样的情况,做一些有关的科研工作。
    薛立丹:谈到这儿, 1997 年春节,有十名拉萨指挥学院的新兵战士,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兴奋或者是什么原因,他们集体突发了急性的肺气肿。
    刘惠亮:高原肺水肿。
    薛立丹:集体出发了急性的肺水肿。当时正好你们在那。
    刘惠亮:那么那时我正好在内科支援,那么就跟咱们内科的医生,因为毕竟对我们来讲,处理这种肺水肿,虽然这种高原的经验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在内地这么多年的医疗实践,处理这种肺水肿的经验,道理是一样,处理的原则也是一样,因此我们也是非常有经验的,就指挥他们医院的医生积极采取扩血管,利尿等等这些措施,结果非常理想,这十名新学员经过我们的积极治疗,全部康复了,都回到他们自己的学校继续学习了。
    
    
    
     在刘惠亮的指挥下, 10 位病人当天全部脱险,创造了奇迹,至今在当地传为佳话。在西藏的整整一年时间里,刘惠亮还针对高原病的难题,研究出新的方案,为进藏新兵顺利度过高原反应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如今的刘惠亮已经是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兼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全国青联委员。这众多的职务是既对他成绩的表彰,也意味着他的工作负担日益繁重。
    
    
    
     刘惠亮:我们早上要求7点半以前我们到医院,正常8点上班,但是我们科室要求7点半到医院,为什么呢?我们要在8点钟正式工作以前,我们要先进行,每天进行最新的医学文献的学习,我们一般会让前一天让值班的医生在网上把最新的英文文献下载下来,到早上这个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时间让大家一起,既学了外语,又掌握了最新的知识。
    薛立丹:早读。
    刘惠亮:早读,所以我们早上上班早。晚上一般手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7、8点钟以后了。所以基本上常年可能回到家的时间都在8点钟以后,9点钟以后,一到周末,又得充电,外出交流,包括国内、国际上的学术交流等等,所以基本上家里的事情,包括孩子的事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
    薛立丹:您长期这么忙碌,可能对家的照顾就少一点。
    刘惠亮:那是肯定的。
    薛立丹:家属有意见吗?
    刘惠亮:要说没意见那是假的,肯定会有意见的,
    薛立丹:每天特别的忙碌,你觉得如果让你选择放弃一些,你放弃吗?
    刘惠亮:现在放弃很难,人经常讲要放弃什么很难,因为觉得很多都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对于医生来讲,最最重要的还是病人,你每天工作很多,就像刚才讲的,每天要做手术,你要开一些学术活动,另外像我们还有一些社会的活动,因为全国青联,有些社会的活动这些东西。另外呢,可能还有一些讲课,出去讲课,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最最重要的对医生来讲,还是医疗实践活动,就是每一个病人,就是这些活动呢,应该是辅助你、帮助你,怎么更好地为医疗活动服务的,而不能本末倒置,每天开会,不注重实际的临床过程。
    
    
    
     斗转星移,刘惠亮的行医生涯已经度过了24年,1978年,他从甘肃兰州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如今那个稚嫩的大学生已成长为国内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薛立丹:当了这么长时间医生,而且你所从事的这个工作,每天面对很多病人的生死,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已经从刚开始的那种,特别的,觉得这个工作是不是每天都得这样,诚惶诚恐,到现在都坦然了。
    刘惠亮:没有,我觉得这种对这种生死的考验,对自己的心理是时时存在的。虽然大家讲你医生成天见这样的情况,成天都遇到这样的病人因为病情严重去世,甚至就麻木了,我说不是。
    有时候你可能处理不到,做不好的时候,你这种内疚、谴责,或者这种东西,对你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折磨,处理完这个病人以后,回去可能就像过电影一样,整个的一个处理的过程,这个病人出现哪个症状,他心跳停了,你在判断过程中怎么判断,怎么处理。
    有时候晚上可能你躺在床上,像过电影一样过。你就会很后悔有些处理过程,这个问题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或者我想到了,当时措施我就没跟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煎熬自己的事情
    回去以后可能一天,也可能好几年以后一想起来这个事情,都觉得很痛苦。
    刘惠亮:所以为什么开玩笑说,医生当得越老,越胆小,他胆小的原因就是因为越紧张,不是麻木,是越注意,越要求自己更谨慎,不能马虎,不能粗俗。
    薛立丹: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对病人的感情变了吗?
    刘惠亮:我觉得随着医生做的时间越长,对病人的感觉,感情越深了。越老的医生,时间越长越耐心了,因为为什么?他越来越能够换位思考了,他接触这么多了,再加上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不得病,当他变成一个病人的时候,或者变成一个病人家属的时候,因为我们自己身边的亲人,这么多年也会有这样那样生病的情况。
    当然由一个医生变成一个病人自己的时候,或者变成一个病人的家属的时候,那么你就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和新的一些体验,因此我觉得随着医生工作时间越长,对病人的这种理解,对病人这种亲切感越来越多了,因此你也更能够静下心来,倾听病人的一些,对他的一些病情的一些诉说。
    薛立丹:您现在出来这么多年,对家乡的感情变了吗?
    刘惠亮:我觉得对家乡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虽然我们的地方环境差一点,空气差一点,但是你还是热爱这块土地,但是从内心讲,咱们的经济,人文这些东西能够变得更好,这样的话,在外头一说哪的?兰州的。很自豪的那种。
    薛立丹:这么长时间了,兰州话还说吗?
    刘惠亮:会,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兰州话)。
    薛立丹:那你用兰州话给你自己的家乡的父老问个好。
    刘惠亮:兰州的电视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在电视里跟大家问个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薛立丹:谢谢你。
    刘惠亮:谢谢。
    
    
    
     刘惠亮,出生于甘肃兰州。
    1978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
    1983年毕业分配至兰州军区总医院。
    1988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1991年毕业分配至武警总医院。
    1994年任武警总医院心内科主任。
    1996年赴西藏科技支边。
    200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兼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

推荐给好友 打包下载这篇文章 打印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2 myartic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7002154号-4 Powered by: MyArticle Version 1.0dev
Processed Time: 0.0125 s Querys: 5 [ Gzip Level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