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报到
2022-05-11 23:43:42
By 佚名
Rating:not rated yet |
校门以内是一块大空地,绿草如茵。有一条小河横亘草原。河以南靠东边是高等科,额曰“清华学堂”,也是那桐手笔。校长办公室在高等科楼上。民国四年我考取清华,由父执陆听秋(震)先生送我入校报到,陆先生是校长周诒春(寄梅)先生的圣约翰同学,我们进校去拜见校长,校长指着墙上的一幅字要我念,我站到椅子上才看清楚,我没有念错,他点头微笑。我想我对他的印象比他对我的印象好。
...
分类:言论_一言堂 |
|
|
“清华校长人选标准”
2022-05-11 23:43:42
By 佚名
Rating:not rated yet |
在连续11个月无校长期间,学生会一再发表“清华校长人选标准”,其中一次的五条是:1.无党派色彩;2.学识渊博;3.人格高尚;4.确能发展清华;5.声望素著。这期间,各方面推荐的人选达十几位之多(鲁迅也曾是其中之一),结果不是上面不批准,就是下面不接受,就这样反反复复,一再物选,终于找到了一位合格的人选——这就是梅贻琦。所以学生们颇为自豪地说:“最后我们全体同学迎来了梅贻琦校长。”(1933级学生利家和语),教授们则说:“最后我们选择了梅贻琦。”(社会系教授陈达语)。
&...
分类:言论_一言堂 |
|
|
杨振宁谈风气
2022-05-11 23:43:42
By 佚名
Rating:not rated yet |
西南联大的教学风气是非常认真的。我们那时候所念的课,一般老师准备得很好,学生习题做得很多。所以在大学的四年和后来两年研究院期间,我学了很多东西。那时候一般所用的教科书,是有名的老书。这个风气跟今天美国的风气不一样。那时候如果有一本书是好的话,是用上几年、几十年的。现在美国的教科书就好像汽车一样,两三年就要有新的样式。
...
分类:言论_一言堂 |
|
|
冯友兰谈民权
2022-05-11 23:43:42
By 佚名
Rating:not rated yet |
我记得在一次教授会议中,有一位教授站起来对某一事作了滔滔不绝的长篇发言,发言以后,主持会场的人问:“你这是个提案吗?”那位发言的教授,因为初到清华,还不熟悉会议规则,就谦虚地说:“这不能算什么提案,我不过是发表我个人的意见。”主持会场的人说:“既然不是提案,散会。”原来照议事规则,会场上必须有个提案,然后对这个提案进行表决。凡参加会议的人,任何人都能提提案。他的提案,可以是他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是他集中别人的意见,在会议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言,任何人都可以集中别人的意见,但是任何人的集中,...
分类:言论_一言堂 |
|
|
“八旗”史话
2022-05-11 23:43:42
By 李祥鹤
Rating:not rated yet |
“八旗”是我国女真族(后改称“满族”)的一种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兼有生产、行政、军事三方面的职能。
八旗制度形成于公元1601年,即明万历二十九年。当时努尔哈赤已统一建州各部,按户籍编制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单位。五牛录为一甲喇,五个甲喇即为一旗,每旗大约为七千五百人。初建黄、白、红、蓝四旗,至公元1615年,即明万历四十三年,又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前者称四正,后者称四镶,合称为...
分类:言论_一言堂 |
|
|